Posted: 2004/8月/06 11:23上午 | IP記錄
|
|
|
公益熱線電話遭騷擾,未成年人心理衛生亟待加強
北京回龍觀醫院心理危機中心的自殺干預熱線是全國第一條也是唯一的免費自殺干預電話,但記者日前得知,這條熱線在最近三個月 中接到大量騷擾電話,極大地影響了他們的正常工作。專家呼籲,未成年人心理衛生教育亟待加強。
-騷擾電話近半,自殺干預熱線面臨困難
在本週一舉行的「未成年人心理衛生教育專家座談會」上,北京回龍觀醫院心理危機中心主任費立鵬告訴記者,大量騷擾電話已經成 了他們現在的主要困難之一。他說:我們的熱線是去年8月開通的,是唯一的免費電話,而且是全國性的。但最近三個月以來,騷擾電話 很多,以前這種騷擾電話約占1/5的比例,現在這樣的電話大約佔一半,幾個月來已經接了幾千個這樣的電話。有時一晚上連續接到1 0多個這樣的電話,讓人煩得要命。
來自加拿大的費立鵬教授說:我們實行免費是想讓貧窮的人也能打,以便為真正有心理危機的人提供必要的幫助,這些騷擾電話影響 了別人的使用。因為我們只有兩個人接電話,他們佔住了電話,真正有問題的人就打不進來。而且由於我們是免費熱線,騷擾電話耗費了 寶貴的經濟資源。如果老是從一個電話打來,我們可以將它封閉,不讓他打,但現在表現出來的是全國範圍都有,從各個地方打來,而且 男女都有。
心理危機中心副主任張艷萍很感慨地告訴記者,聽起來打騷擾電話的大部分是大中專的住校學生,幾個人在宿舍集體地打電話來。他 們往往一邊說「我要自殺」,一邊就在哈哈地笑,而且還有一大堆人在後面哈哈笑。然後下一句話問「我應該怎麼辦,你告訴我」,別的 人還在旁邊說:你跟他說這個,跟他問那個……
張艷萍副主任說:對待這樣的電話,我們就教育我們的工作人員應該把他們看成是有不同的心理問題,首先不設定它是騷擾電話,要 耐心地回答他們的問題,盡量從正面引導。但這些電話弄的我們的咨詢員心理上很不舒服,尤其是大量地接到這種電話。因為咨詢員也是 人,也有正常的情感。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這些電話也佔去了我們有限的經濟資源。
-公益熱線成騷擾目標
無獨有偶,中國青年報的「青春熱線」也接到過這樣的騷擾電話。「青春熱線」的創辦者陸小婭告訴記者,「青春熱線」也是免費的 公益熱線,曾經有一些電話,可以聽到旁邊有幾個人在說話,甚至有電視的聲音。還有的孩子打電話來就是閒聊,有的還有性騷擾的目的 。但這種電話的比例不高,不到十分之一。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一些公益熱線都遇到過或多或少的騷擾電話。「四月天」少女性傷害心理援助熱線的接線員何明華告訴記者, 她們接到的騷擾電話大約有10%。有的人裝成女聲,說我被怎麼怎麼了需要幫助,也有人用污言穢語來侮辱接線員。
分析這些騷擾電話,張副主任認為,學生住校,業餘生活可能比較單調無聊。而且他們也處於好奇心很強的年齡,原來接觸類似的東 西較少,覺得這是個新鮮玩意兒,大家湊在一起玩,好奇心以不適當的方式表現出來了。也有可能覺得這電話又不用我付錢,可以打著解 悶。但如果學校或社會規範他們的這些行為,告訴他們這是一種公益性的服務,大家要尊重,學生的行為會有所好轉。
陸小婭也認為這種騷擾電話主要是出於無聊,也有青少年階段特有的好奇心,這是難以避免的,完全杜絕不太可能。我們應該通過學 校、家庭對小孩進行教育,告訴他們這種公益熱線是做什麼用的,對社會有什麼作用。要使他們知道怎樣善用公益服務,首先要瞭解,每 個人都有權利使用公益電話,但也都有義務去保護它。需要時我們可以通過公益熱線來排解疑難,不需要時就不應用來閒聊、發洩或打發 時間。
陸小婭說:咨詢員最初接到騷擾電話時會有很強的挫敗感,從而影響熱線的工作。但也可以很快把這樣的電話轉變為一次真正的心理 咨詢。可以告訴對方:我覺得你是在鬧著玩,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來排遣無聊、滿足自己?以後你真的遇到問題、需要咨詢的時候可以再 打來,但現在我們先把機會讓給別的人好嗎?因為現在電話佔住了,真正需要咨詢的人就打不進來。
「四月天」的接線員何明華說,這些人打電話出於多種原因,可以感覺到有的人就是好奇,經過接線員的調適會很快掛斷電話。但他 們的確存在心理衛生問題,也很渴求得到幫助。如果感覺到接線員的包容,他們會很快轉變態度。
-專家認為青少年心理衛生教育有空白
專家們認為:這樣集中地出現大量騷擾電話,而且騷擾的又是公益電話,說明目前學校的心理衛生教育存在空白。據千龍網最近的報 道,一項對全國22個省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調查同時顯示,我國有3000萬青少年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的一項 抽樣調查顯示,初中生存在敵對、攻擊行為的占5.1%。
在週一的專家座談會上,專家們一致發出了加強未成年人心理衛生教育的呼籲。北京市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劉福源說:心理健康是思 想教育的基礎,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心理衛生工作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去年發生的張海洋虐熊事件和今年的馬加爵殺人 案,當事人都表現出明顯的心理缺陷。而有心理缺陷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長期以來他們沒有找到機構、組織或個人幫助疏導、治療心理 疾患。他認為,我們應運用科學發展觀,將心理衛生工作納入政府戰略規劃,加強政府的領導作用。
專家們認為,一個人心理健康的標準是智力正常+良好的性格+良好的適應能力。張艷萍副主任說:在一段時間裡,一些學校、老師 基本上就是要求學生把學習搞好,認為學習上不去,那就一事無成。他們認為現在是市場經濟社會,學習不好,就沒有好的工作,沒有好 的收入。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採取這種態度,重養輕教、只養不教的情況較為普遍,對德育比較漠視。所以我們應加強青少年的心理 衛生教育和培養。一個人首先應該學會怎麼做人,然後才能做事。如果連最基本的做人的道德標準都沒有,再高的智商、再強的能力也不 能很好地服務社會。
北京心理衛生協會秘書長甄中科提出,在青少年中應加強人格教育和心理教育。比如在中小學要進行是與非和心理挫折感的教育,對 大學生要進行責任感的教育,教育他們對自己、家庭、社會負起責任。
-心理衛生教育應重實際、可操作
在週一的座談會上,許多專家還著重提出,我們的心理衛生教育應該具體化、科學化,要有可操作的措施,不能搞空洞的說教。
費立鵬教授提出,應該加快研究的速度,應該有迫切感。現在有一些教科書,全國都在用,但不夠科學,不能幫助孩子判斷是與非。 比如說「心理素質」,這是個模糊的概念,應該把它具體化。具體到把高考焦慮的自殺行為減少到多少,把婚前性行為率減少到多少,要 有可評估的指標,有量化目標,沒量化無法去做。然後要研究可行的方法來實現這個目標。比如選兩個地區,在某個地區加進改善的特殊 措施,而另一個地方不做,做對照。過一兩年,來評估一下這些措施是否有效。而做評估的應該是一個獨立的機構,才更為客觀、公正, 然後把有效的方法推廣。如果不是這樣系統地研究、對照、評估,會造成大量資源的浪費。
育心園心理咨詢中心的趙小燕則認為,專業的心理工作者很難接觸到未成年的群體,接觸的是已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的學生,而且相 當一部分問題的形成與一部分老師的不良排斥行為因素有關。如果老師能及時發現問題、干預解決,也可以防範於未然。因此亟待提高教 育工作者的素質,加強培訓、考核,使其優勝劣汰,因為教師的言傳身教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我們有些大學生甚至研究生跳樓自殺,在 做出這一抉擇前他們會有各種語言或行為的異常表現,如果細心體察,是能夠發現這些問題的。國外有些學校有精神督導員,他們在校園 巡視,觀察學生的行為和情緒,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這是幫助學生和老師的及時有效的方法。
趙小燕還認為,我們的心理專業工作者有責任有願望配合學校教育,但目前的心理咨詢機構並沒有發揮應有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