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2005/2月/19 5:42上午 | IP記錄
|
|
|
同性戀及實例
以同性為滿足性慾的對象稱為同性戀,多見於未婚青少年, 尤其是男性。西方國家多於東方國家,我國有同性戀行為的人遠比人們想像的要多。有人調查,男性中有1%一2%的人是同性戀,照此 推算,我 國12億人口中同性戀的絕對人數會相當驚人。有報道,某市同性戀活動場所幾十個,多為公共廁所、浴室、飯店、酒吧、電影院、歌廳 等處,每天到此處活動的同性戀者有數百人;某研究所一年近干人次的咨詢電話中有15%是自稱男同性戀者的求詢。
同性戀雙方男性被動型和女性主動型者才是真正的性變態,他們在心理和體質上有較多的異性特徵,故稱為素質性同性戀者,對這類 患者矯治比較困難。而男性主動型和女性被動型者身心方面較為健康,他們參與同性戀活動只是出於暫時的感情聯繫或性慾較強所致。同 性戀並非精神病,有些人智力超群,對音樂和藝術饒有興趣,可在政治與法律方面取得一定成就。當面臨社會壓力和同性戀關係不能維持 時,可能產生嚴重的焦慮或抑鬱反應,甚至消極自殺。多數同性戀有肉體接觸,少數人可無肉體接觸,純粹為精神戀愛。女性患者選擇的 對象比較固定,男性患者選擇的對象易變。同性戀者在社會生活中表現的身份仍和各自性別相稱,偶有男同性戀者從事女性愛好的職業和 業餘嗜好。部分同性戀者兼有異性關係並結婚生育。但與異性相處不和,缺少家庭樂趣。
不同社會文化對同性戀的看法差別甚大,從相安無事到深惡痛絕。在人類社會中同性戀的存在相當廣泛,古埃及人曾把喜好男色看得 很正常,古希臘人特別推祟同性戀,認為它與武德有關,是和理智、審美及道德等方面的某些美好品質相聯繫。在中國史書中早有同性戀 的有關典故,文學作品中描寫同性戀的 也不少,如《紅樓夢》、《梁山伯與祝英台》、《霸王別姬》等。
什麼原因導致同性戀?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解釋有很大不同,一般認為同性戀是後天被傳授的性行為,幼兒期身份和性別角色 的混亂、青春期異性行為受壓抑、家庭的嚴格限制、自幼被父母異性妝扮、與同性為伍、同性戀者的引誘等等均可使同性戀行為增加。不 少同性戀者有"先天論"的解釋傾向,他們常常責怪父母"把自己生得不男不女",這類患者的治療相當困難。
實例:某男,22歲,未婚,無精神病史和人格障礙史;性格恬靜,溫順少言,輕聲細語,靦腆羞澀,步態忸怩,言談舉止狀若少女 ,善畫女性肖像,喜歡戲劇,扮演女角,維妙維肖,平時好從事女工活,編織毛衣,漿洗衣服,做飯炒菜等;16歲開始喜歡接近外貌俊 美、性格柔和的男同學,心裡會產生莫名其妙的喜愛感和舒適感,見女性則厭煩,退避三舍;每當思念所愛慕的男同學會神魂顛倒,坐立 不安,輾轉難眠,非見一面而後快,難於自制;一次深夜在家中,此種慾望萌發,克制不住,跑到學校敲開所愛慕男生 的宿舍門,見面後說了幾句話,感到莫大快慰,回家後便酣然入睡。對鄰居家來做客的一男性大學生一見傾心,萌生愛慕之情, 話語綿綿,極其親熱,臨別眼淚汪汪,依依不捨,狀若情人分離;工作後又愛上一男性同事,百般照顧,時獻殷情,以博取好感,一次突 然發現對方與一女性接近,氣憤憂傷交加,對那女性怒目相視;主動接近某男性,關懷備至,常以美食侍候,為其端洗臉洗腳水,縫洗衣 褲,與他同吃同住,形影相隨,經常與其同床共眠,並要求對方撫摸親吻他;家人知悉,為其尋覓一女性對象,他卻以死相拒,寫下絕命 書,數次自殺未遂;後與愛慕的男性同寢,方感滿足。患者認為自己這是"天生的病,不能治",否認有精神病或心理異常,承認有手淫 習慣,宣稱一輩子不和女性結婚,臨床檢 查無異常體征,在住院期間又愛上男病友和男衛生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