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2005/2月/19 5:43上午 | IP記錄
|
|
|
什麼是「同性戀」
所謂的性取向障礙就是同性戀,這些性心理障礙患者所追求的性愛對象是同性,而不像正常人那樣追求異性。如何認識和對待同性戀 問題一直是全世界範圍內存在廣泛爭論的問題。如《紅樓夢》等古代小說中對同性戀既沒有迴避也沒有嚴加斥責,說明這一現象並非罕見 。各種文化都曾斥責和反對這種違反倫理和道德準則的行為。但法國早在1810年就認定只要是發生在達到法定年齡的成年人之間的, 經雙方同意,私下隱蔽的同性戀活動就是合法的。歐洲一些國家和美國一些州在60-70年代也紛紛傚法通過類似的法律。美國精神病 學會於1974年經投票表決把同性戀從性障礙中刪除。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中也取消了同性戀,總的來講,它是一種社會現象和客觀 存在,人們觀念的總的趨勢是採取開放、寬容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
但80年代以來流行的艾滋病現多見於同性戀者的事實使西方社會一度出現恐慌,同性戀者幾乎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人們避之唯 恐不及。由於目前艾滋病已越來越多地在異性之間傳播,所以那種片面地把同性戀和艾滋病等同起來、甚至認為艾滋病是上帝對同性戀的 懲罰的觀點是絕對占不住腳的。
同性戀的一大特點是在上層社會和最下層社會中多見,發生率的高峰處於兩個極端,許多歷史名人如柏拉圖、米開朗基羅等智力水平 高的同性戀者。又如日本築波科學城裡有些科學家為了獻身事業夜以繼日地工作,導致家庭離異並走上與同性伴侶消遣有限的業餘時間的 道路。
在西方,同性戀的發生率可達10%,有些城市甚至還要高得多,它隨著社會背景和生活一半而有所不同。國外有人把人的性取向意 識看作一個連續體,在連續體的兩端分別是完全同性戀和完全異性戀,處在其中間的是兩性戀,其餘的人則分佈在這個連續體的其他區段 。
當然,靠近完全異性戀一端的人占極大多數。在同性戀中有20%屬精神性同性戀,從不發生性關係,有35%偶有性關係,經常保 持性關係的只有15%,性關係混亂的只佔很少數。
金賽調查報告表明,一些男性從青春期就是完全同性戀,這些人難以得到糾正,屬於終生同性戀。在同性戀中的男性「妻子」和女性 「丈夫」的性心理扭曲更為嚴重,他們多處於同性戀中的主宰地位。有些人既保持同性間性交往,也保持異性間性交往,則稱為兩性戀。 有些人只是在一生中的某一時期或處於某一特定環境下時才出現同性戀傾向,像遠航的海員、服役的士兵或集體宿舍的學生,稱為境遇性 同性戀;有些人則因失戀、婚姻破裂或其他原因而有過偶爾的同性戀傾向或性行為,為的是要尋求感情的宣洩,說明這些同性戀是後天發 生的,它受人際和心理因素的影響。
此外,幼年期教育的影響也十分重要。但同性戀的起因至今不明,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從遺傳物質、激素水平、心理因素、社會歷史 影響等方面尋找原因。據1991年世界性學大會上的論文報告,有人發現同性戀患者大腦中視上核的體積和細胞數目都有增加,但這一 發現尚待進一步證實。
大多數同性戀者具有良好的自我協調能力,他們不承認自己有病,也不會向醫生求助,他們的性觀念和自我感受是一致的,並不需求 治療。有些同性戀者則屬於自我緊張性同性戀,他們缺乏良好的自我協調能力,痛恨自己的行為,處於嚴重的自責和心理衝突之中,十分 痛苦,加之社會和親朋的壓力,於是能夠尋求醫治。這些人多為男性,女性少見。女性同性戀的總數大約僅為男性同性戀的半數左右。
同性戀的治療很困難,不能單純局限在疾病本身,也要看到社會或家庭背景的影響,要減輕工作壓力,鼓勵他們發展與異性的正常交 往。厭惡療法是常用的治療措施。強調早期預防,尤其是在兒童期就應接受科學的性教育,促進健全的性心理發展,這對於他們的一生幸 福十分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