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2004/8月/06 11:45上午 | IP記錄
|
|
|
來自職業活動的心理壓力
專家:深圳一些大企業員工普遍承受著來自職業活動的心理壓力。
編者按:不久前,深圳某醫院的一職能科室負責人跳樓自殺,這極端的舉動,來自於職業壓力導致的心理困擾。悲劇顯示了心理壓力 具有極大的破壞性。在節奏快、壓力大的深圳一些大企業與單位,員工們普遍承受著來自職業活動的心理壓力,為他們提供心理上的關懷 ,就顯得重要和迫切,這不僅是人性化管理的需要,也有利於工作效率的發揮。
醫療幹部為何自殺
在諸多行業,工作壓力導致的心理緊張是普遍性的,即便是以救人為天職的醫療行業,也不能例外。記者採訪了深圳市康寧醫院副院 長劉鐵榜教授,通過他對醫療管理幹部自殺事件的剖析,我們可以瞭解職業因素(醫療現狀)對這名幹部的影響。
劉教授首先分析了醫療行業的職業背景:醫療行業與人的生命打交道,本身就是個高風險的職業;而近年來,深圳的醫療市場競爭日 趨激烈,市民對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水平的期待值在提高,維權意識也越來越強。每年檢查醫療質量,並將結果向社會公佈。所有這些,使 醫療管理幹部面臨著相當大的管理壓力和心理壓力。
面對這樣的職業背景,如果心理素質較好、加上不斷學習,就能很快適應變化著的形勢,但如果心理素質不夠好,或者性格內向、不 善溝通,其心理潛能挖掘的可能性就比較小,就容易出問題。
而他的家庭背景也不太好:沒有成家,與父母同住。一般而言,妻子或丈夫是一個人成年後最重要的心理支持的來源,如果缺失,較 易出現心理問題,比如憂慮、多疑、敏感等。對於目前的工作狀況,這位幹部一直都很苦惱,但無法適應,也沒人可以訴說,他希望休假 能幫助自己,但作用不大。
其實這時他需要的是專業的心理幫助,但是,周圍的同事和家人大多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結果,因無法走出長期困擾自己的緊張心理 困境,他選擇了以死解脫。
這雖然是工作壓力之下的一個極端個案,但劉教授告訴記者,醫務人員承受的心理壓力普遍較大,他們的心理狀況一般並不太令人樂 觀,比如糖尿病是與心理應激有很大關係的疾病,醫生的患病率比普通人就要高出一二倍,有焦慮、睡眠障礙的人也很多,國內曾有城市 調查表明,醫生的平均期望壽命要比普通人少4年。
採訪中記者還聽到另一件事:一位能力強的40多歲公務員想競聘處級崗位,但自己學歷卻一般,放棄的話又心有不甘,結果,劇烈 的心理衝突讓他多次突發「驚恐性心臟病」——其實是心理疾病「急性焦慮症」,幸而心理醫生及時介入,幫助他克服了心理障礙,這位 公務員得以健康的心理參加競聘,並如願以償。
這個例子讓記者為那位醫療幹部感到遺憾。
他們易出現心理應激
現代社會,人們的心理會受到很多方面的衝擊,而許多職業活動的本身就會帶來心理問題。
在心理學上,應激是指機體對各種社會刺激的反應,包括生理、心理、行為三個方面,由於職業活動而導致的應激,就稱為職業應激 。近幾年,職業因素導致的心理問題廣受世界各國的關注,它與現代社會的快節奏有關,更與長期、反覆出現的心理緊張有關。
根據劉鐵榜教授的介紹,許多人都會面臨職業應激反應:
工作中心理、體力負擔過重的人,如需要責任心強、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機場導航員、交通警察、司機、飛行員、急症監護醫生護士、 大中學老師、企業管理人員等,這些職業均會產生一定的精神壓力。
在現代工業流水線上作業的裝配工,單調重複的勞動、持續的緊張,使精神和體力遭受雙重壓力。在卓別林的經典名片《摩登時代》 中,忙碌緊張的流水線生產,將他訓練成一名機械人,甚至用扳手去擰自己的鼻子、別人的紐扣,在他的眼裡,一切儼然成了螺絲釘,可 見高強度的、機械的工作對心理的影響。
實行輪班制、夜班制的工人,不僅生理上難適應,而且與家庭和社會的交往時間相應減少。
天文、水文、海洋、地質等職業,由於職業需要與社會隔離或封閉,同樣形成職業應激。
反過來,那些整天無所事事、沒有責任可負的職工,也會感到缺乏實現自我的機會而形成心理壓力。
另外,不良工作環境也是一個因素。噪聲、高熱、有毒有害物質等,會擾亂心理活動,在這些不良工作環境下工作,容易出現心理問 題。
職業應激的負面影響
專家介紹,遭到外界強烈的刺激後,我們會產生一系列的反應,如神經興奮、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壓上升、心率加快、呼吸 加速等,只要其強度、頻率、持續時間都比較適當,並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害,而且有益於保護機體。
但是相對於個體的承受能力而言,如果長期、反覆地處於職業應激中,就會導致一系列不良反應:
對工作不滿意、厭倦感、無責任心,並導致工作效率降低、缺勤率高、失誤增多。
失眠、疲勞、情緒激動、焦躁不安、多疑、孤獨、對外界事物興趣減退等,並會導致高血壓、冠心病、消化道潰瘍等。
還可導致危害行為,如吸煙、酗酒、濫用藥物、上下級關係緊張,以及遷怒於家庭成員等。
可見,職業應激除了對身體、心理有不良影響,也不利於企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注意這些信號
劉教授指出,心理狀況的變化,會透過許多信號反映出來,及時加以注意,可以防患於未然。
性情的改變:原本話多的人話變少了、性格開朗的變沉默了、熱情的變得冷淡,顯得心事重重,情緒低沉,離群索居。
情緒的變化:開口講話卻容易傷感,或者容易激動、發怒、衝動,做事輕率。
工作時的狀態:注意力不集中,效率差,畏難,工作質量粗糙。
生活規律的改變:失眠,疲憊,有的人對煙酒的消耗量比平常增加了。
這些信號往往提示一個人有了心理困擾,留意到這些信號後,要及時溝通,關心他、詢問他有無遇到困難,批評只會增加他的壓力, 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必要時要促使他看心理醫生,尋求專業的心理指導與幫助。
國外的一些經驗
專家特別指出,單位的領導對員工的效率與狀態不滿意時,不要輕易指責,從概率上,人人都避免不了會出現心理困擾,另外,這種 令人不滿的工作狀態或許也提示了管理方面的某些失誤。
如何提高管理效率,做到人盡其用,是每個單位都希望的,所以,要想提高員工的職業活動效率,關懷、瞭解員工的心理就是必需的 ,這也離不開「聰明」的人事管理。
如何消除和降低職業應激的影響?劉教授說,國外有許多可供借鑒的經驗。
「打斷」單調重複的勞動,改善工作環境,讓繃緊的神經得到放鬆。在歐洲,司機連續開車2小時後,一定要強制休息15至20分 鐘,車上有一個類似飛機「黑匣子」的裝置,自動記錄開車與停車狀態,警察檢查發現如果違反就要罰款。
一些大公司對員工的心理狀況及時監測。在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員工飛行前要填報個人資料,包括當前的家庭經濟狀況、家人關係 、子女教育、健康狀況、煙酒的攝入量、是否失眠等,將資料輸入電腦,軟件系統會自動生成一個數據,測量焦慮程度,如果結論是現在 不適宜飛行,就建議你先調整自己,由於對員工心理狀況的及時關注,全日空很少發生飛行事故。
在公司內開展職業心理咨詢。像日本的住友、索尼等大企業,都配備心理專家作為顧問,參與決策層工作,對所有決策提出可行的心 理保健、預防應激因素致病的建議,比如公司計劃減薪,那麼心理顧問就要告訴決策層,員工對此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多大、消息用何種方 式披露、如何避免和幫助員工對付出現的心理危機等等。
有些領導責備員工效率不高,其實有時問題可能並不在個人的能力低,而是沒有用「對」人,當員工從事不適合自己的工作時,就會 產生心理衝突,影響工作效率。所以,管理者應考慮職工的個性、情緒、社會價值等諸方面需要,創造有利於實現其潛能的環境,這有利 於提高管理效率,做到人盡其用。有人善於動腦,有人動手能力強,有人善於溝通,工作崗位就要適合各自的特點。
管理者還要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創造一種上下級、同事之間相互理解、關心的融洽關係。員工個性受到壓抑、工作環境僵硬,這樣 的勞動效率可想而知。
這些措施不僅有利於員工的身心健康,也有利於提高勞動生產率。現在,深圳有些單位也開始注意到職業應激這個問題,聘請心理顧 問,對員工實施健康教育,開設熱線提供心理咨詢。對員工的心理關懷,體現的是以人為本、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有遠見的企業家、領導 者,應對此多加考慮。
|